中医穴位按摩对痔疮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痔疮症状的穴位主要有承山穴、长强穴、二白穴等。通过正确按压这些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充血、肿痛等症状。但需明确,穴位按摩仅为辅助治疗手段,病情严重时仍需及时就医。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其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经为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之一。按摩承山穴能够振奋膀胱经阳气,促使阳气对直肠肛门的气血进行温煦和推动,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充血肿胀。按摩时,取端坐位,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该穴位,力度由轻渐重,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操作10-15分钟,每日2-3次。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是督脉的起始穴位,与人体阳气生发密切相关。刺激长强穴能调节督脉气血,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患者可采用俯卧位,以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此穴,按揉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80次,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日1-2次。二白穴是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该穴位可疏通局部气血,改善直肠静脉丛血液循环,减轻痔疮坠胀、疼痛等不适。按摩时,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两侧二白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15-20分钟,每日2-3次。除穴位按摩外,中医还有艾灸、针刺等疗法也可用于痔疮治疗。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针刺则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但这些疗法均需专业医师操作,不可自行随意尝试。同时,现代医学在痔疮治疗方面也有手术切除、药物注射等多种方法,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痔疮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前准备:按摩前需保持双手清洁,修剪指甲,避免损伤皮肤。按摩环境应温暖舒适,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若情绪紧张,可先进行深呼吸调整,以提高按摩效果。
2、按摩力度把控:穴位按摩力度要适中,以产生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为宜,但切忌用力过猛。尤其是初次按摩者,应从轻力度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适当增加力度。若按摩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
3、按摩时间与频率:按照推荐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按摩,不可过于频繁或单次按摩时间过长,以免损伤穴位和经络。且按摩时间宜选择在饭后1小时后,避免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