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子,此處只列舉奪嫡(或幫助奪嫡)的幾個兒子,關於康熙所有的兒子,請見康熙帝#子。其他皇子並未參與奪嫡,原因可能在於對皇位並無興趣,或者身有殘疾,或者幼年早夭。
大千歲黨
编辑
大千歲党在胤禔遭到囚禁後归属于八爺黨一派。
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4],“大千岁党”之首。
非皇子:明珠、余國柱、佛倫
太子党
编辑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诚仁皇后生,榮妃扶養,皇太子,“太子党”之首。
非皇子:索額圖、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齊、耿額、鄂繕。
三爷党
编辑
三爷党在退出奪嫡舞台後後归属于皇太子一派。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荣妃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诚郡王,次年九月因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诚亲王,“三爷”。
非皇子:陈梦雷
四爷党
编辑
注:康熙五十一年前四爷党归属于皇太子一派,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第二次被废除后从中分出。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雍亲王,後登基為雍正帝[5]。四爷党之首。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抚养),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怡亲王,四爷党。
十六子胤禄(1695年-1767年),王密嫔(汉人)生,雍正元年继庄亲王博果铎后并晋封亲王,四爷党。
十七子胤礼(1697年-1738年),陈勤妃(汉人)生,雍正元年晋封果郡王,六年封亲王,四爷党。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陈熙嫔(汉人)生,四爷党。
二十四子胤祕(1716年-1773年),陈穆嫔(汉人)生,四爷党。
非皇子: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尹繼善、李光地、李衛、衍潢、蔡珽、博爾多、田文鏡、戴鐸、鄂爾泰、策棱、馬齊、馬武。
八爺黨
编辑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为廉亲王,“八爷党”之首。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八爷党。
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爷党。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罗郡王,八爷党。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嫔(汉人)生,八爷党。
非皇子: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延信、马齐、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