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当初冯玉祥驱逐溥仪出紫禁城的前因后果!

2025-10-30 07:05:04

世界杯足球球队排名

限溥仪和其他所有人三个小时之内马上离开故宫,如果还是赖着不走,他们就会采取暴力驱逐的强制手段,要体面地匆匆离开,还是被屈辱地强...

限溥仪和其他所有人三个小时之内马上离开故宫,如果还是赖着不走,他们就会采取暴力驱逐的强制手段,要体面地匆匆离开,还是被屈辱地强制驱逐,你们自己看着办。

此时,溥仪身边的随从包括其岳父荣源,都被这样的阵仗给惊到了,而当时的溥仪因为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利,因此也没敢多质问什么。

马上就答应了带着所有人,包括侍从和妻妾等一干人离开紫禁城。

在溥仪离开之前,鹿钟麟还特意地问溥仪:“

溥仪先生,您今后是还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溥仪想了想,回答道:

“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

溥仪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是被武力逼迫的无奈之举,又也许是真的觉得,这虚伪“皇帝”的头衔有名无实,使他感到十分地无趣。

溥仪最后还对鹿钟麟说:

“我早就不想要这些优待条件了,这回把它彻底的废止了,这也正合我意,我完全赞成你们的话,在故宫里当皇帝并不自由,现在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牢笼,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了。”

鹿钟麟听完后,脸上透露着对溥仪的刮目相看,最后,溥仪正式地离开了他从小住到大,且从未离开过的家—紫禁城。

在此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始接受了故宫的管理,最后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溥仪被赶出故宫后,这等的重磅消息也立刻就在京城传开了。

冯玉祥“暴力驱赶”溥仪的行为也马上招来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其中便包括了著名的文学家胡适先生。

当时,胡适在了解清楚了此次的事件后,便立刻致信给了外交总长王正廷。

胡适在信中表示:

当初辛亥革命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注明了溥仪可以合法地一直居住在故宫,现在冯玉祥这样突然地违约,并且还暴力地驱赶已是弱势群体的溥仪,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胡适的这封信也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反驳起了胡适的观点,其中便有鲁迅先生的弟弟,也就是周树人的弟弟周作人。

周作人认为:

胡适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不了解中国当代的国情,虽然将溥仪赶出故宫的手段有些让人吐槽,但“驱赶出宫”这件事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其是历史的必然,这次事件也代表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彻底地结束了。

随后,周作人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信寄给了胡适,但是胡适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胡适和周作人皆是反对“保留封建帝号”,只是对于冯玉祥“驱赶溥仪一众人等”的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冯玉祥为何突然要将溥仪赶出故宫呢?其实是有前置原因的。

当时很多人谴责冯玉祥把溥仪赶出故宫的行为,违反了民国政府在1911年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但真相是却是溥仪违反违约在先!

在当初的《清室优待条件条款》中有这么的几条规定

:“大皇帝赞成共和国之政体,皇族废止共和国法律抵触的一切行为,皇族尊重共和”。

但是在1917年的六月份,张勋以“调解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为借口,带领着五千名辫子军,在当月的14日进入了京城。

进入京城后,张勋就火速地联系着各地的满清遗老进京,随后开启了“复辟之路”,当时年仅12岁的溥仪就这样被再次登上了“帝位”。

但到了次月,也就是7月12日,段祺瑞带兵返回“讨伐”了辫子军,辫子军溃败,张勋最终逃入了当时东郊民巷的荷兰使馆。

溥仪也就此再次地被逼“退位”了。

“复辟”的闹剧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就匆匆地收场了,而溥仪配合张勋“复辟”,违反了《清室优待条件》在前。

所以在七年之后的1924年,冯玉祥驱赶溥仪离开紫禁城的行为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因为溥仪是封建满清皇室的代表,紫禁城对于他来说,既是他的老家,也是囚禁他的牢笼,溥仪讨厌它的同时,又有一种对它怀念不舍的情节。

毕竟溥仪在紫禁城里面生活了16年,而且以后想回家看看还要先花钱买票,可以说,对于他的人生也真是无限地感慨和唏嘘!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