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美女装大佬”——卢卓
近年来,在网络上的一些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股“男扮女装”热潮,一些男生穿上裙子,并梳妆打扮成女生的样子,以满足自己的一些爱好。于是,“女装大佬”一词逐渐成了网友们对这些扮女装的男生们的新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卓古装扮相
在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男生穿女装这事儿,在街上碰见了最多是看着有些稀奇,也不至会招人辱骂。但在我国的明朝时代,“女装大佬”却代表着对制度的践踏,对礼的反叛。人们也给了它一个妖魔化的名字——“服妖”。
究竟“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的男子又是怎么穿女装的?为什么过去“女装大佬”是对于制度的僭越?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这明代中晚期的穿衣潮流——“服妖”。
什么是“服妖”?
服妖在古代的说法之中是指着装怪异。这二字也是出自于《尚书大传》卷二:“貌之不恭,是为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簪花的男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伴随着一个王朝的建立,就会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化的服装制度。这里面就包含着面料、样式、尺寸及颜色等多个方面。它不是制度,却是一个王朝的礼节制度基础,也是阶级森严的体现。不同阶级不同等次的人只能够穿着属于本阶级的服饰。
这如同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那样,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能够穿粗布衣,颜色也十分单一,只有一些灰白色系,即便是红色,也只能待到娶亲嫁人,或是一些隆重的庆祝场合才能使用。
而当一个男子“僭越礼制”去穿女子衣物,或是女子身穿男子衣物,再或者本是商人却穿上了士族阶级才能穿着的服饰,这便成了古人所说的——“服妖”。
明朝的“服妖”之风
“服妖”之风在明朝的时候达到了极致,各种类型的服饰层出不穷。如果你也很好奇他们是怎么穿的,请接着往下看~
新奇服饰的兴起
在明朝初期,人们还很传统,毕竟朱元璋是赫赫有名的残暴君王,他建立的服饰制度相当严格,且抓的也相当之紧。
这其中,有为了推翻蒙元制度的原因,也有着朱元璋自身推崇小农经济,主张“崇俭去奢”、端正风俗的理念。
但是,朱元璋的时代过去后,明朝经历了各种快速的皇帝换位。到了隆庆到万历年间,一纸的禁令实在是太过无力了。
你皇帝没几年就要换一个,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每朝皇帝都有自己想抓的部分。更何况,从嘉庆开始,明朝对外战争不断,哪里有什么心思去管下面平民百姓的穿着。
因此,服饰逐渐变得奇怪。
男子的着装逐渐从早年传统的样式变成了“胡服”,后又逐渐款式变成了道士所常用的“阳明衣”“道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女子服饰
而在妇女身上,你可以看到各朝各代服饰的元素,无论是方巾中出现的汉巾、唐巾、诸葛巾、纯阳巾、东坡巾、阳明巾等,还是鞋子款式中出现的毯鞋、罗汉鞭、僧鞋,都可以看出服饰越来越标新立异。
女装?不止女装,还有男装
嘉庆末年,到了隆庆万历两朝之后,朝廷对于管束更少。民间的更加出现了男子穿女装这样的风气。
与其说是男子穿女装,不如说是男女混装——男子喜欢穿女子款式的衣物,而女子则喜欢装扮成男子。这样的风潮,即使放到现在,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不能接受。更何况当时那个人们的思想还普遍保守的时代——你好好一个大老爷们儿,穿女子的衣服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带簪花
褚人获在《坚瓠集》中引用当时很出名的“吴下歌谣”来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着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
这样“阴阳反转”的事情,让当时很多官员很不齿,但他们也管不到——这些身着女装的男子,大多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
明朝对于读书人的宽待是有目共睹的,有穿戴特权,能免刑,还可以不下跪。这样的读书人穿着奇怪,一般的政府衙门根本不想管——这都是一群有身份的爷啊。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叫做李乐的官员,在回乡途中写的《见闻杂记》内如此感叹:“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礼制僭越
到了明朝末年,民间在服饰方面越来越大胆,也逐渐不把朝廷的服饰规定放在眼中。
就比如,众所周知,龙是在古代是代表君王的尊贵象征,凡是有关龙纹饰的服饰都必须是皇室才能够使用。
而在嘉靖末年的民间,人们就已经不把这样的规定当回事儿了。有相关文献记录,吴地的百姓已经将象征君王的“龙”,当作自己日常服饰的饰纹。在福建,平民妇女们的服饰也逐渐开始模仿起上层阶级朝廷的服饰。而这样的现象愈演愈烈,后来甚至有了模仿皇后王妃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皇妃(左)与皇后(右)服饰
“穿什么粗布麻衣啊?我家有金有银的,锦缎一堆一堆的,为啥我还要穿粗布?”——可以说这是当时富裕人家的真实想法。
因此无论是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人家,这样的现象都很常见。女人服饰皆为锦绣,披珠带玉满身黄金逐步变得常态化。按照当时的服饰制度,这样的穿着起码得是朝廷四品命妇才能够使用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平民百姓穿成这样,难道朝廷不会管吗?
答案是:朝廷想管,但无力去管。
无力管辖的原因
读书人的狂妄
在明朝万历末年。东林党人兴起,后又经历了“移宫案”,东林士子逐渐成为了明朝的一大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把持着明朝的命脉。这种情况下,“万类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的地位在当时达到了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林党人
“身着奇装异服又如何,我辈就好特立独行!”这些士子的“天不怕地不怕”,让官方机构不敢抓捕这些读书人。
商贾的力量
官员更不会去抓商人,因商人在明末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地方官府想要吃的开,必须要有商人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商业发达(《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虽说商人地位仍是不高,但是光凭钱多这一点,便足以让不少贪官儿愿意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奇装异服这点小事,只要不是大张旗鼓,大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出现并非偶然
服妖的风气出现在明朝的中晚期,在这个时间点,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积累增加,资本主义的苗头逐渐涌现在民间之中,这也就意味着商业的高度发展。
明朝中叶之后,尤其是万历年间,万历皇帝20多年都未曾早朝,朝廷之上党派斗争十分严重。这也让官僚机构逐渐腐朽,在法制方面的约束日渐松弛,于是造成“服妖”这样对于服饰制度僭越的现象逐渐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的僭越
最后
“服妖”这一说法,如今早已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穿着自由的权力。虽说,不少人还是无法接受“女装大佬”等穿着打扮,但是很多人都愿意去理解,而非一味谩骂指责。
能够逐渐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代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而我们的国家也会在这样的进步中前进,迈向更加文明、发达与现代化的时代。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各位有没有什么对于“服妖”或者是对于“女装大佬”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