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这个话题一直都是手机行业的一个热点,那我本文我们也就废话不多说的谈一谈小米为什么能把价格压低以及为什么在我们心目中物美价廉的产品销量一直做不了老大。小米手机的价格为什么可以做到那么低?关于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把价格压这么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手机并非是小米唯一的收入而更像是一种载体!在小米问世之前,传统手机厂商盈利的来源主要都是依靠手机的硬件利润来支撑,简单来说就是卖出去产品,然后以产品赚钱,这是最最最纯粹且简单的商业模式。而小米则不同,在雷总建立小米之初,他就敏锐的把握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所以小米的手机更像是一种“小米生态服务”的承载之物,在诞生之初小米就没有打算全部依靠卖手机来赚钱。
在小米刚诞生的时候,这个模式可能还没有特别明显,但是现在大家再来看,小米围绕手机所打造的AIOT生态,互联网服务营收等等收入基本已经达到了小米公司全年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所以在这种大方向的指导下,小米手机的价格自然不会做的太高,同时也能起到薄利多销目的,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小米的这个策略明显是非常明智的。
原因二:小米开创了手机网络直销模式!在小米诞生之初,手机品牌的销售策略无非就是几个,一个就是利用线下的经销商和代理商进行产品的销售第二个就是和通信运营商进行合作,也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合约机。这两种模式不管哪一种其实都需要经过一次的分销,而且手机厂商为了维系经销商往往会把利润大头给予这些线下的销售团队,那么经过这一转手产品的价格自然也就下不去了,包括各种仓库成本,物流成本,店面成本等等,写些成本必然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小米则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开创了手机网络销售的模式厂商——网络平台——消费者,节省了一大部分的成本开销,从而降低了成本。
原因三:饥饿营销!小米饥饿营销的目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无需备货,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前期投资额,看单下菜碟,岂不美哉?第二个就是通过市场的物以稀为贵的心理,促成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第三个就是把产品销售周期拉长,因为电子类产品时间越长成本就越低,也许在小米手机刚发布的时候利润并不高,但是在三个月后,成本下降之后,利润就很可观了,所以小米当然要控制前期的出货量了。
原因四:明里堆料暗地阉割!曾经有人评价小米“别人有的都是感知不强,小米有的都是真香”,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遍观小米所有的产品线其实都能看出这一端倪,譬如红米K305G这款手机在明里配备了高刷屏,NFC,红外等等配置看上去非常的良心,但是如果我们看他的网络频段的时候就会发现K305G只支持可怜的两个频段,连被移动和联通明文要求要支持的N79和N1频段都不支持(所以K30选择在2019年12月发布,因为在2020年一月就不能发布了)。
要知道在当时一个5G频段的成本可是就得四五美元左右(也就是二三十人民币)远比一颗线性马达,一颗NFC芯片要贵的多。再来看小米10尊享版,其首发了120W的超级快充,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却并未用上可以负载高功率的6C电芯,这直接造成其快充速度并不显特别极致,充满4500毫安时电池用时25分钟,而隔壁家用上6C电芯的IQOO 5Pro充满4000毫安时电池用时15分钟,500毫安时的容量差距时间差达到了10分钟,充电效率可见一斑。所以,小米惯用的技巧就是用一些不为人知地方的阉割换取对成本的控制,也正因为如此,之前消费者对小米质量的控诉是铺天盖地。
小米的性价比策略为什么越来越不好使了?如果关注过小米的消费者应该会知道,小米手机的巅峰时期出现在2014-2015年,那时的小米论销量是国内的No1,声名远播。不管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华为,还是OPPO和VIVO,在当时的小米面前都是弟弟,这一点在雷总十周年演讲发布会上也做过专门的讲解。那么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当时的小米性价比不行了?当然不是,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因为竞争加剧,因为性价比本身并没有什么护城河,其他手机厂商只要想清楚了一样可以模仿,其中华为荣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如今OPPO和VIVO也加入了战局。
其次小米由于缺乏高端机为品牌赋能,其品牌形象一直是非常差劲的,大家一提到小米就会和低端联系起来。而且小米的线下渠道建设又无法像OV那样扎根到乡镇农村。这时候的小米,性价比市场被模仿被蚕食,其他市场又迟迟打不开通道,所以这个时候的小米实际上已经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小米迎来了自己的衰退期,从国内前三慢慢跌倒了第四第五,根据2019年手机销量排行榜来看,小米已经和HOV三巨头拉开了比较明显的差距。
不过随着红米和小米分家以及米10系列的发布,小米终于走向了高端化市场,再加上华为被制裁后元气大伤,小米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