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啥最赚钱、投入小?这7个农村热门致富项目,穷人没钱也能发家致富!

2025-05-03 08:49:46

c罗世界杯冠军

其中竹篮包装也是深受大众认可的,竹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时候甚至替代了塑料和纸盒,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水培...

其中竹篮包装也是深受大众认可的,竹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时候甚至替代了塑料和纸盒,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水培西红柿

现在种植西红柿亩产可达800-1200公斤,水培法亩产可达3万公斤,高的在2万公斤以上。按照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来算,农村种植西红柿的收入为1600到2400元。

而水培法种植的西红柿效益可达2万至5万,然后除去种植的成本,由于西红柿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通过专业的种植方法,就可以轻松提高西红柿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合理的减少种植成本,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5、养鹅

和鸡鸭相比,我国养殖鹅的人还是属于较少的,因此市场并不会供过于求,再加上现在的人消费意识越来越多样化,一鹅多吃的吃法饭店都有,无论是鹅肉、鹅蛋、鹅肝都有人吃。

如果是进购鹅苗一定要去当地禽畜大市场货比三家,千万不要选活力不够的病鸭苗,另外养殖鹅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前期拿不准把握的人建议从最低数量养起。

6、金银花

金银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资源,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巨大,价格年年上涨。当年栽种、当年开花,现药市行情每公斤150~230元。

种植效益高,667平方米产干花180~260公斤,还可产枝叶30000公斤,枝叶是牛、羊、猪等的好饲料。667平方米产值可达数万元。株行距1.5米×2米,667平方米栽220株。

7、特色苗木种植

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普通苗木需求已经不大,前些年农村的桂花、栾树都卖到了城市做绿化,后来许多人跟风栽植这几个品种,如今这几个品种泛滥成灾,很难卖掉变现。

如日本雪铃树,一亩地种植120棵左右,生长4年后,米径10cm的树,每棵树能卖3000元,一亩地的总收入就是30多万元,每年一亩地收益也在70000元左右,利润非常高。种植特色苗木,无需太多人工,一个人可以管理50亩土地。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不,随着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很多职业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单纯依靠种田所获的经济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农村家庭正常的生活需求。而且,城市经济增速的放缓致使不少农民在城市丢掉了工作,农民想要依靠打工赚钱的路子也并不太顺畅。因此, 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不少农户有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不过,也有一部分农民有所担心,我们既没有金钱也没有创业的经验,做点什么才能赚钱呢?或许,很多刚开始创业的人都有如此的困惑,不过不要紧,有老农总结了农村赚钱的几大暴利行业,只要你想赚钱,现在开始做,还不算晚。

第一:农技服务

第二:土地流转经纪人

现如今,土地流转经纪人是农村新兴的一个职业,不少人可能对此并不熟知。那么,土地流转经纪人需要做些什么呢?在国家大力提倡土地规模化种植的情况下,土地流转经纪人的作用就是协调土地的流转,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农业合作社,而每成交一笔,经纪人便可以提成服务费,这有点与城市的房产经纪人类似。

第三:乡村快递

第四:有机饲料加工

农村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加工成有机饲料的,比如庄稼的 块茎、块根、秸秆等等。殊不知,有机饲料的价格是比较高的,而且深受养殖户的欢迎。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既可以利用废弃物,也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花点钱买回秸秆,然后在加工之后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当然了,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行业之外,农村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业也是能够赚钱的,只要咱农民肯吃苦,能坚持,现在开始做,也不算晚!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讲解。

1、农村卖肉的

在农村里卖肉的,每天天还没亮就要急急忙忙的起床,大约3.4点的时候就要开始屠杀,在农村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就成为了农民的唯一的交通工具。

夏天还好点,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还要骑上摩托在路上奔跑,屠宰的过程手一直都是湿的,想想就知道有多冷。

2、农村买豆腐的

在农村里有做豆腐的一般都是农村里的中年,因为年轻人都看不上,去打工赚钱了,年老的又跑不动了,所以,一般都是中年人干这行,可别小看这个豆腐,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了,一系列的流程下来不但很吃力而且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是挺高的各种配料的比例是不容马虎的,弄错一点就会导致豆腐过老或过嫩,大家买的时候,也都是一块两块的,买上一锅是很辛苦的。

3、农村手工粉皮

市面上有很多粉皮,但都没有农村人自己做的手工粉皮口感好,又没有添加,所以价格稍微会高一点,但做粉皮也是很受累的,因为要用一种工具一张一张的弄,薄厚的程度也要把握到恰到好处,夏天的时候,在水蒸气的跟前非常热,做完后要一张张晾晒好再一张张收起来,扎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